教育、访学及挂职背景
1998.9-2002.6 四川大学文学与44118太阳成城集团攻读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本科学位
2000.3-2002.1 四川大学法学院辅修法学双学位
2002.9-2007.6 四川大学文学与44118太阳成城集团攻读文艺学博士学位(直博)
2008.08-2010.12 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2013.03-2014.02 加拿大西门菲莎大学传播学院访问学者(国家留基委面上资助项目,导师:赵月枝教授)
2016.9-2017.6 《光明日报》重庆站助理站长(中宣部、教育部高等学校与新闻单位从业人员互聘“千人计划”)
2017.03-2017.04 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学系访问学者
人才计划、荣誉称号
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青年创新人才(2021,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重庆英才·名家名师(2021,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巴渝学者计划青年学者(2020,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重庆市学科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19,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中宣部、教育部高等学校与新闻单位从业人员互聘“千人计划”入选者(2017)
重庆市社科专家(2014)
教育部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2019)
主要兼职
中国新闻史学会(国家一级学会)理事
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学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国新闻史学会视听传播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国际传播专业委员会理事
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
全国普通高等公司产品评估专家
重庆市新闻(出版)高级职称评委会专家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专家库专家
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库专家
重庆市宣传部全媒体阅评专家
重庆市宣传部文艺人才库专家
腾讯企鹅新媒体学院讲师
《江南大学学报》编委
主要科研项目
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济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影像传播与中国形象研究》
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智媒发展中的新异化风险及治理策略研究》
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新时代国家形象的话语实践逻辑与修辞策略研究》
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从新感受力美学到资本主义文化批判――苏珊·桑塔格思想研究》
5. 文化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课题《“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构:问题与对策》
6.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英才计划项目《数字媒体技术与新异化现象研究》
7.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大众传媒与公民表达——从媒体技术透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8.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新传播革命语境下的媒介焦虑研究》
9. 复旦大学211工程(三期)《中国当代社会变迁和大众传媒》子项目《住房改革报道研究》
1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点项目《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影像传播与中国形象研究》
1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点项目《新传播革命与媒介焦虑》
1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大培育项目《新时代国家形象的话语实践逻辑与修辞策略研究》
13. 重庆市北碚区文艺精品项目《国家视像:理论基础与多维表征》
14. 西南大学博士基金《新感受力与资本主义文化批评——论苏珊•桑塔格美学的文化含义》
15. 西南大学决策咨询项目《“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
16. 西南大学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重大项目《中国形象建构的视像化路径与政策支持体系》
17. 复旦大学委托科研课题《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系列——中国人民憧憬的美好生活》
18.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委托科研项目《正能量传播》
公司产品改革项目、课程建设项目
1. 重庆市高等公司产品改革研究重点项目《三新、三融、三转:新文科背景下全媒体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2. 重庆市高等公司产品改革研究项目《新理念·新传播·新实践——数据新闻教学体系研究》
3. 重庆市研究生公司产品改革研究项目《全时化·开放化·个性化·多元化·媒介化——建构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的全媒体培养模式》
4. 西南大学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项目优质课程《新媒体文化》
5. 西南大学第五届公司产品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全媒体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6.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公司产品研究重点项目《基于学习者职业能力提升为导向的专业案例库建设(新闻学专业)》
7. 西南大学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项目(第一批)《新闻编辑》
8. 西南大学在线课程建设项目《新闻编辑》
9. 西南大学研究生跨学科学术沙龙资助项目《公共文化传播:基础、价值与内容》
10. 西南大学研究生跨学科学术沙龙资助项目《新传播革命与社会变迁》
11. 西南大学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工程专业学位示范课案例库建设项目《高级新闻编辑案例库建设》
12. 重庆市线下一流课程《新闻编辑》
13. 重庆市一流本科课程示范案例《新文科背景下〈新闻编辑〉课程的“新融转”探索》,线下课程案例
代表性论文
1. 刘丹凌、陶一晨:《短视频的围困:“视觉内爆”与观看异化》,《现代传播》,CSSCI,2024年第1期
2. 刘丹凌:《后疫情时代的国家形象修辞策略》,《人民论坛·学术前沿》,CSSCI,2021年第21期(11上),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2022年第3期全文转载
3. 姜飞、刘丹凌:《后殖民之后:全球传播体系的文化批判》,《现代传播》,CSSCI,2021年第9期
4. 刘丹凌:《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的“形象霸权”:认知框定、关系建构与实践邀约》,《人民论坛·学术前沿》,CSSCI,2020年第3期(2上)
5. 刘丹凌、李梦雨:《全时化·开放化·个性化·多元化·媒介化——建构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的全媒体培养模式》,《新闻与写作》,CSSCI扩展版,2020年第2期
6. 刘丹凌:《形象的焦虑:数字美颜、自我物化与后人类剧目》,《西北师范大学学报》,CSSCI,2019年第4期
7. 刘丹凌:《跨阈限、跨媒体、跨域界:融媒体时代电影业的新模态》,《电影艺术》,CSSCI,2019年第1期
8. 刘丹凌:《观看之道:“像化”国家形象的视觉识别框架》,《南京社会科学》,CSSCI,2018年第10期,《影视国际传播研究》全文收录
9. 刘丹凌:《制造共识:“像化”中国形象的建构策略》,《中州学刊》,CSSCI,2017年第10期
10. 刘丹凌、黄秋彤:《新媒体语境下新闻游戏的生成逻辑》,《现代传播》,CSSCI,2017年第9期
11. 刘丹凌:《数据新闻业:新理念、新实践、新传播》,《中国出版》,CSSCI,2017年第10期(5月)
12. 刘丹凌:《客体、主体与情境:“像化”国家形象的认知图谱》,《南京社会科学》,CSSCI,2017年第2期
13. 刘丹凌:《国家形象建构:作为表征意指实践的“文化循环”》,《南京社会科学》,CSSCI,2016年第4期,《重庆文化研究》(2017卷)、《新时代·新媒介·新想象:当代新闻传播研究的问题与方法》全文收录
14. 刘丹凌:《新媒体视域下“国家影像”的传播变迁》,《内蒙古社会科学》,CSSCI,2015年第5期(9月)
15. 刘丹凌:《认同·对抗·间离:“像化”国家形象的三种认知模型》,《南京社会科学》,CSSCI,2015年第9期;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2016年第1期全文转载
16. 刘丹凌:《消费主义、欲望生产与“世俗中国图景”——冯小刚商业电影的文化阐释》,《中州学刊》,CSSCI,2015年第5期
17. 刘丹凌:《新传播革命与主体焦虑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 CSSCI, 2015年第6期
18. 刘丹凌:《资本主义的影像帝国与“形象霸权”——批判全球化视域下的国家形象研究》,《电影艺术》,CSSCI,2015年第1期
19. 刘丹凌:《微信:移动即时通信与新传播革命》,《中州学刊》,CSSCI,2014年第10期
20. 刘丹凌:《全媒体语境下高等传媒教育“共建”现象探析》,《编辑之友》,CSSCI,2014年第7期
21. 刘丹凌:《论国家形象的三重内涵——基于三种偏向的分析》,《南京社会科学》,CSSCI,2014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4年第9期转载
22. 刘丹凌、赵娟娟:《对媒介化社会的批判与反思——基于媒介环境学的视角》,《学术论坛》,CSSCI,2014年第4期
23. 刘丹凌:《图像时代国家形象视觉塑造的悖论》,《社会科学研究》,CSSCI,2013年第5期(9月出版);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2013年第11期全文转载
24. 刘丹凌、刘涛:《论“穿越剧”的文化逻辑》,《中国电视》,CSSCI,2012年第8期
25. 刘丹凌:《困境中的重构: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转向》,《南京社会科学》,CSSCI,2012年第2期
26. 刘丹凌:《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解构与重构》,《中州学刊》,CSSCI;《新华文摘》2012年第4期转摘, 2012年第1期;赵玉明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年鉴》收录,2013年
27. 刘丹凌:《沉寂美学与“绝对性”神话的破解》,《当代外国文学》,CSSCI, 2010年第4期(11月)
28. 刘丹凌:《新闻传播学专业硕士设置与培养模式探微》, 《中国记者》, CSSCI, 2010年第6期
29. 刘丹凌:《试论传媒在风险社会中的双面性》,《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2010年第5期
30. 刘丹凌、董小玉:《出版学专业硕士学位设置的必然性与培养模式初探》,《新闻界》, CSSCI,2010年第2期(4月)
31. 刘丹凌:《3G:第三媒介时代?》,《现代传播》,CSSCI,2010年第3期
32. 刘丹凌:《论新媒体的风险放大机制与应对策略》,《中州学刊》, CSSCI, 2010年第2期
33. 刘丹凌:《坎普美学:一种新感受力美学形态》,《西南民族大学学报》,CSSCI,2009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9年第10期全文转载
34. 刘丹凌:《“人肉搜索”:第二媒介时代的新型传播交往关系》,《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9年第2期
35. 刘丹凌:《传播学视域中的“人肉搜索”》,《中州学刊》,CSSCI,2009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2009年第5期全文转载;柳斌杰、于先友、邬书林主编《中国出版年鉴》收录,中国出版年鉴社,2010年版
36. 刘丹凌:《公民表达与舆论监督的新阶段》,《新闻记者》,CSSCI,2009年第1期
37. 刘丹凌:《女性电视节目发展与困境探微》,《电视研究》,CSSCI,2006年第12期
38. 刘丹凌:《浅议民生新闻的泛化》,《电视研究》,CSSCI,2005年第2期
39. 刘丹凌:《从媒介产品的生命周期的特征看CCTV-1改版》,《中国广播电视学刊》,CSSCI,2005年第3期
40. 刘涛、刘丹凌:《从新感受力美学看电影音乐的功能》,《音乐探索》,CSSCI,2008年第4期(12月)
41. 刘丹凌、屈独芳:《生活在别处——电影<暖>的文化阐释》,《中外文化交流》,2004年第12期,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05年第3期全文转载
著作及教材
1. 专著,《从新感受力美学到资本主义文化批评——苏珊·桑塔格思想研究》, 独立作者, 巴蜀书社, 2010年7月
2. 专著,《民生话语与权力博弈——住房改革报道研究》, 独立作者,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4年5月
3. 教材,“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编与导:电视编导学原理》, 副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版
获奖
1. 重庆市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20
2. 唐立新优秀学者奖,2021
3. 重庆市第三届语言文字论文评选活动高教组一等奖,2024
4. 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国家一级学会)2018-2019年员工成果推优暨第十二届“学会奖”论文类二等奖,2019
5. 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国家一级学会)第十一届“学会奖”论文类三等奖,2018
6. 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国家一级学会)第十届“学会奖”论文类二等奖,2017
7. 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五届“学会奖”论文类二等奖,2008
8. 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3
9. 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22
10. 第一届重庆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公司产品改革研究优秀成果奖,2019
11. 重庆市第三届高等教育研究与教学改革优秀论文三等奖,2022
12. 西南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12
13. 西南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21
14. 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老员工创新创业大赛重庆赛区选拔赛高教主赛道优秀创新创业导师,2021年